資料不見了?!主事者心態最可議
菲尼克斯
2010/04/08 05:00:00
台灣主機代管業者「戰國策」,在一月底因為硬碟毀損,致使用戶資料流失。然而,這類資料掉失新聞事件的報導,大部份是熱鬧有餘而深度不足,更別說能夠引起人們對於資料保全問題的全面重視。
本文將試著從儲存系統的技術與操作面來分析資料掉失的真正原因,以及如何避免資料掉失的發生。
根據多年來持續的研究統計數據發現,在企業環境中,資料掉失的主要原因指向「系統與硬體故障」,如磁碟機或硬體組件失效等,約佔40%,排名第一;其次則是「人為失誤」,如誤刪或覆寫資料等,約佔34%;排名第三的是「軟體故障」,如作業系統或應用程式的問題,約佔16%;約7%的資料掉失事件來自於「電腦病毒的入侵」;火災、地震等「天然災害」造成的資料掉失則佔約3%。
從這些資料掉失原因的統計看來,如果先不去考慮資料復原所需要的時間,使用最簡單的「資料備份」方式,幾乎就完完全全可以避免資料掉失,無法復原的情形出現。資料備份技術,是所有企業儲存技術中最成熟的技術之一,軟體、工具、和設備一應俱全,成本相對也低。既然如此,為何我們還會看到資料掉失的情形出現?究其原因,就是在於主其事者的心態!
一個應用或服務沒有執行資料備份的原因大約有下列幾種情形:
-擴張過快,業務(資料)增長的速度高於原來的預期,以致於相關的軟硬體設備來不及建置,而資料備份則通常被認為是最不急的一個部份,因為它不屬於「生財」工具;於是較不負責任的主事者就寧可把錢拿去增加容量的空間,來吸收更多的使用者,資料備份的部份自然就被犧牲掉了。
另一個比較可議的心態則是,有些業者認為他所提供的是「免費」的服務,消費者只是拿來存放資料的拷貝,因此業者不需要保證資料的完整性。但這類的業者忽略了雖然他們的營收是來自於廣告主而不是直接來自於一般消費者,但廣告主願意花錢登廣告就是因為網站流量所造成的「吸睛」能力,失去流量也就失去了營收的能力。
以上兩者都明白的曝露出某些業者,尤其是一些一夕暴紅的經營團隊,並沒認清楚網路事業與任何一般的事業本質都是一樣的,顧客購買的不僅僅是你的產品或服務,而是在這些商品背後的經營能力。
-備份作業不確實,這是長久以來許多企業一直都存在的問題,只是因為沒有爆發,所以從來沒有被注意到。有很多原因會造成資料備份不完全,例如,資料備份作業沒有完成,備份作業管理者疏忽了備份作業記錄檔中的警訊,當要進行資料回復時才發現無法回復到最近一次備份的資料;或者是在做資料備份規劃時的疏忽,有某些資料根本沒有被含括在備份作業中,一旦出問題時自然就沒有備份資料可以回復。
這些備份作業不確實的問題,可以經由每日檢查備份作業記錄檔及進行資料復原演練等方式來避免。
-儲存技術的錯置,誤信某些「新」技術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企業儲存在整個企業IT環境中,技術的更新不算是快的,但每年仍然會有不少的新技術出現,在儲存廠商強力的推送之下,某些新技術可能會被過度包裝,造成企業用戶的混淆與誤解。
例如,筆者就曾碰到過一些客戶,完全否定資料備份的意義,並且誇口他完全不需要資料備份,因為他已經建置了即時的線上複製技術,甲地的資料可以在數秒鐘之內就被複製到乙地的備援中心,完全沒有資料掉失的問題。但事實是,在這個環境中,即時資料複製可以保護資料免於「系統與硬體故障」與「天然災害」的發生,但「人為失誤」、「軟體故障」、和「電腦病毒的入侵」等原因都會使得甲地的錯誤資料,在來不及阻止的數秒內就被複製到乙地,而且沒有正確的備份資料可供回復!
網路服務的提供者必須清的瞭解使用者資料對其營運的重要性程度,並藉以發展出資料保護策略,投入資源建置必要的解決方案,就算是要收費,只要能提出合理的服務等級約定(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消費者未必不會買單。消費者則必須認知,任何一項服務其背後都是資源的投入,免費使用的服務即始廠商能提出服務等級保證,都不可太過相信,筆者是不相信會有五星級的免費服務!
http://www.zdnet.com.tw/enterprise/column/phoenix/0,2003032776,20144953,00.htm?feed=NL:+%A5%F8%B7%7E%C0%B3%A5%CE%A9P%B3%F8